我打碎了夕阳,也揉碎了月光,拉着李白大醉一场。
我打碎了夕阳,看着残缺的月光,想着诗中的远方……

最近与好几位连锁实体老板讨论时下的生存与挑战。几个年营收五到十个亿的区域连锁同行,今年四、五月份,销售同比下降15%到20%。这几个连锁我很熟悉,不管是商品组织、供应链持续优化还是内部管理都是不错的。也谈及国家十二万亿的经济提振计划,谩骂资本的劣根性,也抱怨疫情形势下的消费颓势,聊政策的大水漫灌,也调侃中小企业的的无助和迷茫,彼此的苦笑里多少有点黯然神伤。
作为十几年苦心经营一路闯荡,坚守下来的传统商业创业者,内心钦佩他们潜在的睿智与坚毅。当然,我们更多的还是在讨论正向的解困动因,寻找破局的办法。这里,主要还是说说关于传统商业的互联网+之下的新零售再造。因为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能感觉到和他们一样大多实体经济在自我革命时的犹豫和不适应,在商业演化过程中有我们不愿看到的那种惰性于木然。每个行业,每个圈子,都有一条链,叫做鄙视链,新生代互联网群体正在以他们的活力和初生牛犊精神鄙视和轻蔑这些传统实体经济的一代精英,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这里彼此窥探与观望。

西北最大的水果批发西安雨润市场里,三个九零后小伙抖音直播每天卖出100多个榴莲,一直在社区团购赛道上折腾的学弟小李最近在樱桃季节通过几个小区的驿站团长拉群也赚了小几万,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陈不愿到楼下的永辉超市而每天通过京东到家采买蔬菜、水果、饮料、零食……,新的商业活动和消费市场似乎正被这些Z时代下的“小白”们玩得风生水起。我们也注意到各种基于同城化、属地性的新一波社区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生活的小区一出出上演。今年永辉全国1063家门店线上到家业务在经过三年坚持销售占比已近15%,线上业绩130多亿元。大多数中小连锁每天还在感叹“别人家的小孩”、“别人家的门店”。

当互联网电商已经成为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兴趣电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在经过一轮又一轮野蛮、简单、粗暴生长到回归平静期、常态化。当所有的行业都致力对效率的追求。当消费休闲化,线上线下打通的线上运营思维已成为主流思想。当真正以“人”作为商业底层逻辑,情绪共鸣和用户参与成为关键。当时间成为商业模式,让用户消耗时间、给用户创造时间才能赚钱。当 功能作为刚需,情感成为强需,当餐厅变社交,当超市变云仓……,互联网成为一个时代的红利,这些还在固守的传统商业老一辈,似乎已经被拍到沙滩上。
尽管已经十年的老话重提,我们是否应该再次反思究竟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注重互动,而不是单项传播。推崇免费,而不是收费。强调平等,而不是层级。开放思维,彼此共生,而不是墨守成规。懂得整合,而不是分散资源。我们传统实体企业,缺的不是勇气和毅力,缺的是勇于改变、接受挑战、敢于试错、乐于拥抱新事物的决心和耐心。

如果说传统商业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我们不得不说,互联网经济更具备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反映在客观现实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基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用热情奔放、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相对现实主义,更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
当下,国际形势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不确定性,中国城市经济成熟,新消费群体乃至00后态度的变化,新的消费复苏点的选择,基建与新基建的快速形成,专精特新的政策导向,新的消费产业亟待我们化身“小白”,用浪漫主义精神来参与并重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1998208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