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疫情以来,到如今已经3年,京东的发展在这3年间变得更加有知名度。
2022年京东更是物流企业抗疫大头,成为助力上海疫情的头部电商和物流企业。
相比淘宝,当当,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在家国层面的表现要弱很多,有一度被比下去之势。
缘何京东在这样难以预料的疫情面前,在大环境这么不利的情况下,却能发挥出这么漂亮的业务水准,脱颖而出?

一方面在于京东自营的模式和强大的物流体系,当货品和物流都由自己控制时,京东的优势也是任何平台不可比拟的。
另一方面,当我们了解了刘强东和他带领的京东发展史,就很容易弄明白,京东在3年疫情期间的优秀实力,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聚力,而是经历了几次生死考验和谋局定位后的光芒四射。
人是环境的产物,智者顺时而谋,萧伯纳说:“在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大都能主动寻找他们要的时势,若找不到,他们就自己创造出来。”
刘强东创造的京东向世人展现出一种信息:如果环境不适应我们,那么最好就得去适应环境。而若能看得远得站得高,会加快风雨之后的阳光的到来。

非典危机,适时转型
大学期间开餐馆创业失败后,1998年,刘强东凭借在外企工作,攒下的1.2万元本钱,来到了中关村,租了一个柜台取名京东多媒体,做起了当时热门的光碟产品和刻录机生意,这便是京东最初的前身。
创业初期总是艰难的。当店铺一切准备完毕时,刘强东只剩400元钱,这维持了他三个月的生活。
三个月后,他终于招了第一个员工,并取得了雅马哈、理光等产品的独家代理权。
本身有几年外企工作经验,超强的学习管理能力,刘强东小店生意上道很快,逐渐发展起来,业务员也变多了,他这个总经理更有精力扩展业务。

按照刘强东的个性,他不会满足于现状。
2001年,凭着灵光的商业头脑,刘强东开始复制模仿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在短时间,京东门店迅速发展,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产品也多元化,向高端声卡、键盘、鼠标等过渡。
两年后,刘强东的连锁店发展到12家。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如果不是有非典的有力一击,或许现在的京东也不会是这种模式。

当时疫情不期而至,所有门店被迫歇业,京东每天面临着巨额亏损。
这是刘强东创业以来第一次遭遇不可控的危机。
他本着遇到了困难,就想办法解决的执著精神,硬着头皮在论坛、网站刷帖子与客户沟通卖货,幸运的是,由于京东门店不跟随潮流,只卖正版行货的良好信誉,给客户留下的好口碑,有一个论坛CDbest版主在BBS里留言推荐,给刘强东在网上销售产品带来了成交量。

由此契机,曾经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一无所知的刘强东,开始试着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经一年的尝试,和慎重的思考,2004年刘强东果断选择转型。
关掉所有的线下门店,退出零售行业,创建了京东多媒体网,一气呵成,正式跻身电商行业。而那一年,正是腾讯与百度上市。
当时,所有的人都对他此举感到不解而怀疑,如今看来,这是刘强东做出应势而变的最英明的决策。
为什么要转型呢?他从非典中的经验认识到,做电子商务比做实体店,不仅成本要降低很多,而且效果也要快很多。正如一次采访中他提到,互联网的本质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
正是非典的袭击,让他认识到自身企业当前存在的弱点,才有了顺应时代变化的思路,感应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切不过是顺应环境和时代变化而已。

其实在顺势而变这件事上,刘强东一直是很有头脑。
理想有时很美好,刘强东的理想本来是,想毕业回家当个县长之类的,毕竟当初他考入中央人民大学,就是想入仕途作官。
但读了大学才知,他所学的社会学专业,不仅毕业找工作不好找,连找女朋友都不受待见。
是他务实地在学校选择了自学编程,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为第一次开餐馆创业失败积累了资金成本。
可以看出,刘强东面对危机环境,极度善于反省,并拥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和决断,才决定了后来的进一步壮大。

金融危机,京东“千里马”遇伯乐
2008年京东也曾面临生死危机,那时刘强东刚刚花完1000万美元首轮融资。
不料金融危机爆发,京东市值从两亿美元,直接亏损掉到3000万美元,再融不到资本,就要倒闭了。
那时刘强东才34岁,担心京东可能要完了的恐惧感时刻悬在他心头,失眠好几个月,使他额头上多了一撮白发,一夜白了头。
很多人以为是他追求时尚故意染的。刘强东说,那时候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但是,
成功创业者和失败创业者的差别就在于坚持 -刘强东
最终,京东凭实力而遇幸运。刘强东终于遇到了赏识京东和他的伯乐,今日资本的投资人徐新。

徐新在一次节目中给刘强东贴上“千里马”的标签,无疑,她当年与梁伯韬的2100万美元资本入驻京东,使京东在金融危机中躲过一劫,并且有条不紊的在物流、服务技术等领域深耕。
她这位伯乐是感到得意的,因为很显然,正是有了她的慧眼,才有了今日的京东巨头。
战略布局, 坚定自营实体信念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刘强东的京东被人们称作是“异类”,因为刘强东执著地在互联网时代,做直营。
相比,阿里巴巴没有生产一件商品,却成为中国最大的购物网站,小米没有一家工厂,却成为了中国销量最好的手机品牌。所有的巨头企业都依托互联网,以轻资产模式而成为头部,

而唯有京东,坚持自己做零售,自采自销。为什么刘强东要这么做呢?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带给购物者最极致的消费体验。
而他不仅商品做直营,还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做自营物流,不计利润盈亏,在投入物流建设前期连续几年利润呈现出负增长。
因为刘强东却坚信,这只是战略性亏损,并不担心他的决策有误。在很多人看来,他这个举动是疯狂的,也被人称作是互联网世界最不懂互联网思维的人。
但这并不妨碍刘强东的坚持和执著,在采访中他说,
“我们坚信,世界上所有的企业,真正能够活过百年的,都是实体企业”
可以看出,刘强东有他自己的一套信念和价值观。

而事实也确实如他所筹划的,京东现在已是电商巨头。而《福布斯》杂志前副主编评价刘强东,说他是“下一个马云”,也意味着,京东的未来,很有可能超越其它超级巨头。
刘强东带领的京东一路走来,从03年非典后的选择转型,到08年的金融危机,资本竞争中保存图强,经历两次生死存亡后的京东一步步打怪晋升,不断转祸为福。
随着实力的累积,加上刘强东在战略模式上的坚定信念,一切便为在2020年疫情的爆发时,京东能再一次化危机为契机,做好了准备,也赌对了时局。
可以说20年的发展里,刘强东和他的京东之兴盛,是时局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1998208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