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0元丢在路上你都不一定心动(只是假设下,正常人可能还是会捡起来),但是,这200元好歹也是老板的心意,抢到0.01元是不是略微有点沮丧?
真不是你运气差。最近,北京大学师生通过研究发现,抢微信红包的金额可能并非随机分配,而与用户注册时间有一定关联。
关于抢红包的研究
为此,谢宇在微信群中做了若干次重复实验,试图考察微信红包金额与用户经历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做实验到底发了多少红包?
偷偷告诉下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共进行了10次红包领取活动,每次发放的总金额固定为5元,每次的红包个数在27-32个之间。所以,总数是……50元。
有为青年不要关注红包的金额
我们来看这个结论到底是什么意思
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新注册微信的用户和使用年限很长的微信用户,领到的微信红包金额较低;微信注册时间在 30 到 40 个月之间的用户,则能领到更大的红包。
同时,研究结果还发现,用户是否使用苹果手机,与领到红包的金额没有显著影响。
在这一群聊中,红包领取活动的参与者的用户经历差异很大:最短的只有0.5月,最长的有58.5月(其注册账号的时间已经接近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软件的时间)。
详细统计数据请见下图(虽然没有统计学知识可能看不懂),截图自李星宇发表的文章。
研究者绘制出领取到的“标准化金额”与用户经历之间的趋势线,由这条趋势线可以看出,标准化金额与用户经历之间是一个先增后减的关系,大致以35个月为转折点。转折点之前,用户经历越长,领到的红包金额倾向于变多;转折点之后,用户经历越长,领到的红包金额倾向于变少。
不过,研究者也注明:此可以推测,在微信群聊中发放多个微信红包的情形下,各个红包的金额并非完全随机分配。但是由于微信红包背后的程序未知,所以我们只能够注意到这一现象;其原因可能需要从腾讯公司的程序设计中寻找。
随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易行健和青年学者边文龙也撰文建议,该实验设计有两方面可以改进:
一、每次微信红包被领取的顺序可能比较稳定。对微信红包越热情、越熟悉,网速越快,有辅助应用的同学,可能最早领到。这可能导致由计算机产生的 ” 随机数 “,其实只是 ” 伪随机数 “。
二、样本量不够大,而且 10 次实验之间是高度相关的,无法满足基本回归中独立同分布的假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1998208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