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概伦电子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1年度,概伦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9386.86万元,同比增加41.01%;净利润2860.46万元,同比下降1.41%;扣非净利润2318.62万元,同比增加8.72%。
概伦电子表示,业绩增长主要为报告期内市场需求旺盛,设计类EDA、半导体测试仪器及制造类EDA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所致等。
业绩猛增 客户结构进一步多元化
4月15日,在概伦电子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唐伟分别从营收、境内外业绩分布、客户结构、研发投入等维度对概伦电子上年度业绩表现进行分析说明。
在营收方面,2021年概伦电子EDA工具授权业务实现收入14001.24万元,同比增长47.6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69.23%提升至72.86%;设计类EDA工具授权业务实现收入6247.17万元,同比增长75.4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25.99%提升至32.51%。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概伦电子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年度毛利率也提升至92.41%。
针对业绩增长的原因,唐伟表示,在登陆资本市场后,概伦电子一方面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对相关的EDA核心技术和产品设立中长期研发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和对外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部分EDA产品的研发进度;同时,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的先发优势设立专项并购基金和积极寻找并购整合标的等手段,确保公司未来几年的产品研发和战略落地。
在境内外业务分布方面,2021年概伦电子境内收入增速高于境外表现,境内营收占比达47.63%。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概伦电子发布公告,为了不断完善公司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境外有关地区的人才优势,提高公司研发等能力,概伦电子以自有资金出资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在中国台湾地区设立分公司。
而在研发方面,概伦电子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已从2020年的38.91%提升至2021年的40.99%;研发人员也同比增长57.78%,占公司总人数的比重达59.41%。值得肯定的是,概伦电子的研发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6.06%,40岁及以下研发人员比重大79.58%,唐伟表示,概伦电子研发队伍年富力强,奠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将进一步落实企业的DTCO战略。
在客户数量方面,唐伟认为,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4.44%,达到112家;单客户平均贡献收入也同比增长12.73%至171.58万元;同时,客户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已下降至43.06%,其中,前两位大客户为境外企业。据了解,目前概伦电子客户群已覆盖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厂中的九家,以及全球规模前三的存储芯片厂等主流行业客户。
仍存“隐忧”
去年概伦电子顺利闯关IPO,但比较同行看,概伦电子基本面显得很不扎实,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概伦电子营收跻身国内行业第二名,但其中并购贡献不小,未来一旦并购效果不佳,将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且公司业务增长依赖低毛利率的半导体器件测试仪器及半导体服务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年底,概伦电子支付7200万元收购博达微80%的股权,这笔收购形成商誉近6000万元;2021年6月,公司又花费800万美元收购Entasys的100%股权而形成商誉3636万元,Entasys主要是为早期设计规划提供解决方案的开发,SoC芯片设计提供EDA解决方案。2021年9月底,概伦电子商誉余额合计为9636万元。
此外,与行业以直销为主不同,概伦电子此前高度依赖单一关联经销商,前五大客户采购额并不高,与公司所宣称的被各大晶圆厂广泛使用似乎并不相符。种种迹象表明,概伦电子的销售真实性存疑。
针对这些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概伦电子的优势与劣势是其实非常明显的,其优势在于,概伦电子聚焦在某些特定的EDA工具上,相比于全品类覆盖的公司,全心聚焦使得概伦电子将特定EDA工具做的更加专精。同时,其器件建模及验证EDA工具作为国际知名的EDA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市场地位,得到全球领先晶圆厂的广泛使用,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联电、格芯、中芯国际等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的九家。
并且在报告期内,来自于上述九家晶圆代工厂的器件建模及验证EDA工具收入占概伦电子制造类EDA工具的累计收入比例超过50%。企业电路仿真及验证EDA工具在市场高度垄断的格局下,已在全球存储器芯片领域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部分实现对全球领先企业的替代,得到全球领先存储器芯片厂商的广泛使用,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全球规模前三的存储器厂商。而这三家存储器厂商的收入占公司设计类EDA工具收入的比例超过40%。
概伦电子的劣势主要在于:与新思科技、铿腾电子、西门子EDA等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种类丰富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同时在企业经营中产品失败的风险难以分散,如果企业现有产品在特定时期技术更新有所落后,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可能会由于缺少其他可供推广的产品而对公司经营成果及市场地位造成影响。
国产EDA进入快车道
近日,一则关于美国著名EDA软件设计公司新思科技(Synopsys)因涉嫌可能将关键技术转让给被禁的中国公司而被美国商务部调查的消息再次引爆网络。很多网友对此表示担心,原因是中国很多企业目前还十分依赖国外的EDA设计软件,在国产替代方案迟迟未能实现的情况下,如果美国全面封禁EDA软件应用,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
其实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纵观国际市场,目前高端先进的EDA设计软件依然被Cadence、Synopsys和Mentor三大巨头牢牢把控,三家共占据该行业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厂商仅占有5%左右的市场。显而易见,在这一领域,国产EDA软件想要突围并非易事。
国产EDA现状如何?面对接二连三的EDA制裁危机,国产EDA能否替代?
显而易见,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扶持的双驱动下,近年来,国产EDA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部分国产EDA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华大九天、国微集团、芯华章、广立微、概伦电子、芯和半导体等国产EDA企业。
其中,华大九天更是国产EDA领域的佼佼者,针对EDA领域,华大九天可以面向半导体行业提供一站式EDA及相关服务,可提供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数字电路设计EDA工具、平板显示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系统和晶圆制造EDA工具,拥有多项全球独创的领先技术。
发展至今,华大九天已拥有众多成熟的客户案例,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知名企业。
此外,广立微在Foundry良率测试分析、芯禾科技在射频芯片设计和验证等多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就整体而言,虽然国产EDA与国际EDA三巨头之间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但是,随着集成电路产业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以及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力发展,很多国产EDA技术瓶颈正在被不断突破,国产EDA企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差异在不断缩小,国产替代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而当前,培养EDA人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芯片设计的最上游,EDA软件技术壁垒非常高。据悉,EDA工具涉及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中的算法以及架构都有所区别,这就需要EDA人才具有很强的跨学科背景,这种技术门槛也成为了培养EDA人才的第一道“拦路虎”。
针对EDA及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华大九天制定了长期计划,并成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首先,为高校的老师和科研团队提供EDA工具来进行集成电路设计,从而了解EDA工具的使用;其次,成立华大九天奖学金,以此来支持同学和相关团队开发国产EDA工具;华大九天还积极参与到各大竞赛中。此外,华大九天、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学院共同倡议共同培养EDA人才。
总之,在后摩尔时代,IC设计技术的放缓,给予了国产EDA追赶的机会。在一些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如5G、人工智能)上,中国正处于领先地位,这将推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IC公司、EDA公司和大学之间将产生更紧密的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1998208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