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无一幸免,新业务成裁员重灾区。

受疫情冲击,很多行业面临不景气的局面,业绩下滑,收益下降,甚至造成巨额亏损。
4月15日,美团又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裁员。在此之前,“阿里裁员”“腾讯裁员”“京东裁员”的话题一起上了3月份的微博热搜。网传腾讯裁员10%至30%,阿里裁员30%。
4月过半,字节跳动、爱奇艺、携程、快手、百度、小米、滴滴等20余家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
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统计,在2021年,有49.9%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在裁员。本该是企业招贤纳士的人才季,却变成了各大互联网大厂员工的毕业季。
2022年,大厂深陷裁员泥潭。
01
裁员也疯狂
美团内部的聊天版块里有大量匿名的帖子,分享自己“毕业”或“可能毕业”的心情,裁员幅度达到10%-20%。
本轮美团裁员是公司两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几乎涉及所有业务部门。
不过这次裁员并非无迹可循。在3月的时候,就有个别员工发现,考勤时间锁了,员工看不到了。还有人说,当时通知个人学城空间不得有工作内容,整理空间权限,所有内容要全部放在公共空间内。此外,开发了考勤系统,却不限制打卡时间。
除了裁员,美团也冻结了人员编制,暂停了招聘。
至于此次裁员的原因,除了外界所知的疫情、监管等因素,从短期来看,历年5月左右都是美团调薪的时节,此时裁员也可能是考虑到成本因素。
根据美团2021年年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现金储备超千亿,如果亏损面不再扩大(包含去年反垄断法罚款34.4亿),那么美团还能支撑超十年。
在2021年底的腾讯年会上,马化腾主动提到了过冬和裁员的话题。
向来出手阔绰的“鹅厂”是无数年轻人的选择,相比其他互联网大厂,腾讯是发展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作为互联网第一梯队,“稳定”是大家选择它的最大理由。
腾讯2018年的新增员工总数为1万人,而2021年的员工增加了3万人。在腾讯成立后接近20年时间里,员工总数只有5万人,但最近三年这个数字就实现翻倍,超过了10万人。

马化腾认为,腾讯的人员膨胀严重,效率并不高,很多该调整的也没调整。
2022年,腾讯不再“稳定”。
腾讯集团开始二度裁员,马化腾以身作则,薪酬额同比下降约24.9%。
这一轮调整牵扯业务精简、组织整合和人员裁撤等各方面,六大BG(事业群、业务组等组织架构)均有涉及。边缘业务被关停,部分团队打散重组,裁撤低星员工,大量部门暂停招人等。据悉,腾讯此次裁员6000人。
“当年校招给了很多offer,腾讯给的最低,但还是选择了腾讯。”
“我社招也是腾讯给的最低但还是来了。”
“我是降薪进来的……”
被腾讯裁员后,某员工在朋友圈写下自己的感悟:“我来公司这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裁员。”
与腾讯同时爆出大裁员消息的还有阿里巴巴。
今年三月,有阿里巴巴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透露,“阿里巴巴即将开始新一轮裁员,旗下MMC事业群裁员20%,其他部门也有指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阿里巴巴的员工总数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51462人。
了解阿里的消息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最多会裁掉员工总数的15%以上,大概是3.9万人,具体到哪个部门,目前也大致有了方向。
就在最近,阿里旗下达摩院计划裁员,预计将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输送到社会。
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还有京东。在裁员一事上,京东将其称为“毕业”。
曾经的京东“兄弟”不曾想过某一天会收到一封写着“毕业快乐,恭喜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的裁员通知单。
据京东被裁的员工透露,京东此次裁员实在是非常的突然,员工在接到通知后需要在10天之内成功离职。甚至都没有给员工留一个找工作的缓冲期。
除了仓促的裁员,京东裁员比例高达30%。在今年3月底,京东内部员工透露,京东正在大规模裁员,京东总部大楼1号楼员工服务中心,有大批员工等待办理离职手续,单日排号排到1000多号。
经统计,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总招聘人数29.59万人,净增用工7.91万人,其中11家企业招聘人数多于离职人数。
02
新业务板块是重灾区
面对裁员,各大厂的回应皆为“业务优化”、“业务调整”。
事实上,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还是美团、京东等大厂,裁员几乎涉及这一波裁员涉及企业基层员工、中层、高层。

此次京东裁员覆盖京喜、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多个业务板块,且裁员比例多在10%—30%之间。京东零售商业提升事业部、技术与数据中心的个别二级部门裁员比例为90%、50%,京东健康药京采的二级部门商业及终端提升则为70%左右。
更有甚者,整个业务部门被砍掉。京喜业务板块是裁员“重灾区”,标注为一级部门的四川战区、江西战区、广东战区裁员比例为100%,运营中心为10%—30%。
腾讯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业务包含QQ、QQ空间、腾讯音乐等)旗下社交电商产品小鹅拼拼业务几乎解散。
被业界视为腾讯版淘宝、腾讯自己孵化的拼多多已于2022年2月23日零时起来停止运营,4月30日起将停止全部服务。
对于小鹅拼拼停止运营一事,腾讯方面回应称,“基于战略聚焦考量,PCG对内部孵化的新业务小鹅拼拼进行调整,相关团队将可通过‘活水’体系,在集团范围内重新选择匹配岗位。”
实际上,这一业务成为了腾讯员工出走的重灾区,也是腾讯总裁“我们也对亏损业务进行了成本优化动作,以便保持更加健康的增长”理念的反映维度之一。
过去三年腾讯员工的急速膨胀,主要是由PCG和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腾讯TO B的业务)的扩张所推动,这两个事业群也是裁员比例和绝对数量最多的。据悉,PCG和CSIG分别裁员4000人和2000人。
从年初开始,CSIG管理团队在内部反复传达,要集中资源做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成本控制也被提到了很高位置,更强调“健康”发展,而不是“快速”发展。
CSIG成立三年,人员规模上涨了数倍,市场需求却没有相应爆发。与之相关的背景是,腾讯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利润率下滑,甚至出现负利润。CSIG产业互联网分支下,原本表现出色的智慧教育、智慧零售、交通和金融业务在遭遇行业大变动或面临监管之后,对应团队正面临较多裁员。
为腾讯续命的游戏业务备受外界关注。根据腾讯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显示,腾讯国内游戏业务增长却在放缓,全年实现收入1288亿元,同比仅增6%。
根据腾讯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已经下降到0.9%,总时长同比下降了88%。
靠游戏增收的未来正在面对考量。
2021年12月23日,百度爆出其MEG(移动生态事业群)旗下游戏业务线300多人几乎全部被裁,直播业务被裁员90%。
随后有百度人士确认,称MEG部门确实有裁员,主要是因为业务发展情况不理想,教育、游戏等个别业务出现小规模调整,涉及少量人员流动。
作为百度的边缘业务,当下的百度选择收缩战线,一方面裁员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砍掉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业务板块可以更加聚焦主业,减少投资风险。
互联网公司的共性是通过盈利业务扩展新业务,不断的跑马圈地。但是,在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的态势下,扩展新业务走不下去了。生活类的团购业务,还扩展了打车业务,社区团购业务等新业务裁员多的直接原因来自巨大的亏损。
根据2021年美团财报显示,根据其三大业务板块,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和新业务及其他来看,2021年,餐饮外卖业务为美团带来了963亿元的收入,盈利61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方面的营业收入为325亿元,盈利140亿元;新业务板块营业收入为502亿元,亏损384亿元。
据了解,美团的三大业务板块裁撤比例不尽相同,到家事业群大约5%,到店事业群大约10%,而新业务板块裁员比例相对最高,其中“快买优”(快驴、美团优选、美团买菜)裁员幅度约为20%。美团优选业务组裁员将近50%,除了裁员,该业务部还计划在今年六月撤离原来的办公大楼。
生活服务板块成为了此次阿里裁员的重灾区,包括饿了么和口碑等本地生活业务以及飞猪事业部。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Q2-Q4,阿里本地生活的经营亏损逼近240亿人民币,单季度的亏损就接近80亿。据了解,口碑的餐饮业务从过去直营的 40 座城市收缩至 11 城,聚焦一二线城市,其余城市也将由直营转为服务商模式。
03
“n”的补偿方式
据相关了解,多数互联网大厂都是采用N+1补偿,之前很多教培行业裁员也是采用这种补偿形式,被裁员工还是比较认可的。
那么什么叫N+1补偿呢?所谓的N指的是经济性补偿,员工每工作满一年,在被裁员时就可以多得到一个月的补偿金。而N加一中的一指的是,因为公司没有提前30天通知员工,所以需要多支付一个月的额外工资,给被裁员的员工。
此次的京东裁员未能在提前30天内通知到员工,因此京东将会对员工实行“N+1”的赔偿方案。
百度游戏业务裁员提供了两种离职补偿方案,选择“N+1赔偿”的员工要求在2021年12月30日前离职,选择“N赔偿”的员工则需在2022年1月31日之前离职。
根据百度此前提出的方案,公司将会给被裁员工N+1或N+0.5的补偿,并要求员工限期给出回复,否则百度将会单方面解除合约。
这一方案引起了百度游戏员工的极大不满,原因在于百度提供的年终奖一般为16薪。但在此次的裁员补偿方案中,百度方面并没有提到16薪方案,只有N+1或N+0.5补偿。
4月13日,被百度裁员的女生小霞(化名)与百度持续三个月的解约谈判未果被单方面裁员,最终以“N+1”的补偿金额。小霞说,自己的员工内部持股股票归属期在今年5月,有12天的年假。这些在解约时都没有得到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如果百度公司已经履行了提前30天书面通知的前置义务,那么给出的‘N+1’经济补偿金,是符合劳动法的给付标准的。
也有腾讯被裁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最正确的决定是一直留在大厂,被裁,然后拿到赔偿。“看着赔偿金额完全伤心不起来,一点也不慌张。”
相比其他大厂,美团的赔偿同为“N+1”。但没有人情味使美团在此次裁员过程中备受诟病。
有不少美团员工在网上表示:“美团这次裁员十分雷厉风行,为了防止大家通气协商报团,今天突然开始大面积积谈,谈完就签,签完就让还电脑离开公司。”
更有美团员工表示,将那些为公司发展加班努力的人像敌人一样对待。更不用说什么高赔偿了。
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发展失速,模式红利逐步见顶。大厂与员工能否体面“分手”?离开互联网大厂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1998208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